厦门嘉华学校欢迎您!
招生热线 点击开始对话 在线报名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教育新闻 >

新形势下加强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对

时间:2015-11-0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所处的客观环境(家庭、社会、学校)的影响,致使有些中专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例如家庭的纠纷、父母的离异造成学生抑郁和冷漠。这极大地影响了中专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如何使中专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取得学习进步,做到全面发展,成为和谐社会的合格成员,是新时期中专学校教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一、新形势下加强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在中专学校里对中专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是由中专学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的;另一方面是中专学校建设和谐校园、实行可持续发展的趋势要求;同时也是中专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内在体现。 1、加强中专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由中专学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的。中专生在校学习的时期正处在14岁至18岁的青春期,而这个阶段正是他们身心急剧发展、情感丰富强烈、情绪波动大的时期。这个时期也是最容易出心理问题的时期。(关于中专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将在下面进行具体论述)在面对经济发展、观念变化、市场竞争、就业压力等社会问题时,有些人由于兴趣、情感、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导致学习成绩欠佳,中考失意,产生自卑;家长过高的期望,使他们当中大都有不同程度失败感和挫折感;由于他们当中多数为独生子女,过多的宠爱又使他们产生过分的心理依赖,缺乏自理能力;他们进入中专学校以后,由于对专业学习的不适应,对职业和社会缺乏认识,特别是对未来的市场择业竞争存有较多的惶恐迷惑的心理;也有的人在异性交往、人际关系等方面,由于处理不当而遭遇挫折;如此等等,充分表明中专学校的学生迫切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2、加强中专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并非是“你好我好”式的一团和气,也不是个性被压抑、矛盾被掩盖、问题被搁置的“稳定局面”,而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从和谐校园的内涵不难看出,建设和谐校园,学生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怎样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得到和谐地发展呢?捷克大教育家夸美钮斯认为:“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人的身心是和谐发展的内在基础。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学生是难以得到和谐发展的。这就要求学校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对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并且按照教育规律,创设教育情境,突出个性化教学,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和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实现学生与学校的和谐,从而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使和谐社会成为由和谐的人组成的社会,也使和谐的人成为和谐社会的合格成员。 3、加强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1993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实际,明确指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既体现一种教育思想,又表现为一种实践模式。素质教育不仅强调全面性,而且强调全体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然而应该看到,由于考试还是评价、选拔学生的重要手段,且学校、家长、社会对学生期望目标单一、过高,所以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违反教育规律,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严重影响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实施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通过对学生心理发展的研究,按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创造出一套既能符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在同一层次、接受需求在同一层次的教育策略和方法;还要创造出一套可以能针对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发展的教育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和谐地、愉快地、幸福地学习成长。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对全体学生,积极地、建设性地按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个性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开发潜能,并通过自我教育,使之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又是素质教育理想的实践模式。
     二、中专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和加强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当前中专生心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专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就是心理障碍。所谓心理障碍,是指影响个体正常行为和活动效能的轻微的心理失调状态。当一个人面临冲突、挫折而不能及时、妥善地解决,就可能由于压力大、时间长而引起心理障碍。综合当前中专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在平时学习中的心理问题。现在的中专生大多是指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完成之后无望考大学、上不了高中的那些学生。这些学生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可以称之为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不适应的人或者说是在九年义务阶段被忽视的人,这些同学被老师无视、被同学轻视或是被家长打骂,在学习上没有一种成就感,致使他们把学习视为畏途,恐学、厌学。进入到中专学校以后,这种情况表现得尤为明显,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一种不能自控的不良心理反映,如:想学学不进、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记忆困难、缺乏学习的兴趣、情绪低落等等。由此导致恐学、厌学以及焦虑的心理加剧。 2、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中专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抑郁、冷漠、自卑、自控能力差等方面。抑郁,平时表现为情绪低落,表情苦闷,行动迟缓,常感力不从心,思维迟钝,因而言语减少、语音低沉或整日沉默不语。而且抑郁状态产生之后具有很强的弥散性,使人感到生活和生命本身都没有意义,具有强烈的无助感,甚至产生自杀念头或采取自杀行动。冷漠乃是情感的萎缩,表现为不关切与不动心的旁观,其表现为对外界的任何刺激都无动于衷,无论是悲、欢、离、合、爱、憎全都漠然视之。有冷漠症的学生初期主要认为生活没有意义,心情平淡,出现抑郁状态,随后逐渐发展到强烈的空虚感,内心体验日益贫乏,不愿进行抉择和竞争,缺乏责任感和成就感。自卑是由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体验。有自卑感的人轻视自己,过分看重自身短处,否定自己的长处或对自己的长处没有足够的认识,因而常表现出胆怯、畏惧、怀疑,担心被人嫌弃和拒绝,行为中采取逃避方式。有些学生因有生理缺陷、成绩不好、能力差或是社会地位低下等受到别人的嘲笑、讥讽、打击而产生自卑心理。前面已提到,中专生在校学习的时期正处在14岁至18岁的青春期,而这个阶段正是他们身心急剧发展、情感丰富强烈、情绪波动大的时期,自控能力非常差。因为自尊、敏感和争强好胜因而容易在外界刺激下激起愤怒情绪。一旦中学生在生理、社会和心理上发展的不平衡性所产生的矛盾冲突,常在情绪体验中得以表现,再有中专生的辩证思维的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对待矛盾容易产生偏激,从而引起情绪的各种因素大量出现。 3、在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中专生的交往需要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扩大,但他们的交往能力如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往往只能停留在原始的水平上,甚至常常由于交往不当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一方面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独生子女政策和家庭教育不当造成的。大家都知道,人际交往是双方的,在交往过程中双方都获得一定的满足,才有可能继续维持和发展交往。如果只想自己从交往中获得好处,而不顾及对方的意愿和利益,这种交往必定要失败。以自我为中心的交往主要表现为:强调评价标准的自我性,即我认为是什么就是什么;注重自己目的的实现,即我想获得什么利益就应获得什么利益。另一方面表现为心理不相容。心理不相容即是在人际交往中他人不能与自己观点一致,自己不能引起他人的认同而苦恼焦虑。在心理上有不相容障碍的人,总是将自我束缚在一个狭小的交往范围之内,对他人的一些个性特点往往“看不惯”,因而懒得交往。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也常常会为一些在旁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挑起争端,自伤和气。更严重者当意见发生冲突的时候,容易义气用事,情绪激动,甚至会导致矛盾激化,将事情引向极端,做出对人对已都十分不利的傻事。如校园内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不少都是由于心理不相容造成的。 (二)加强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在中专学校里对学生进行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如何加强中专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我认为应从中专学校的实际出发,结合当前中专学校的教育现状,重点从思想认识、外因、内因、具体做法四个方面来加强中专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提高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教师是教育工作的实际组织者和执行者,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显然也是教师的责任之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未能引起广大教师的足够重视。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位班主任,我在这方面是深有体会的,有一次我在晚自习开班会的过程中,一位学生大叫一声,要是按以往的做法,我肯定会严厉批评他,但我没有这样做,只是说这位同学身体可能有点不舒服,继续开班会。之后我把他叫到我的办公室,对他进行耐心地说服教育,让他意识到在公共场所这样做是不对的。事后我想如果我当时对这位同学进行严厉批评,可能会对他产生心理负担。因此,学校要努力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要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健康知识,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让教师知道心理健康的人必须具备完整的人格、充沛的活力、进取的精神、愉快的情绪、适当的行为、虚心的态度及现实的良好适应。明确不同学段的学生心理健康的特征又有所不同。让教师们通过学习,提高认识,真正懂得一个好教师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用自己真挚的爱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让教师从思想上重视与理解健康教育在育人中的地位与作用。当然我们学校就多次组织教师听心理学专题讲座或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如请南京师范大学的心理学的赵凯教授给全体教职工讲《职教生的心理特征》以及组织班主任听《班主任是道德实践的先行者》等专题讲座。 2、创建和谐校园,为中专生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要使学生能健康、愉快地成长,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和谐的校园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理想环境,因此,要创建和谐校园。其一,创建安全、健康发展的环境。树立“以生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注重安全教育,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杜绝校园暴力,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加强学校的保安保卫,开展安全自救演练,完善“安全管理规定”,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其二,创建和谐的教育服务。如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及各类比赛;开设校本课程和开辟德育基地、德育展室、校园网站等;组织学生进社区、入工厂、下农村、蹲基地等进行社会实践和考察,以开放性、丰富性、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生创造畅通、灵活、自由的学习、实践、体验、发展、创新的时间和空间,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三,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建设和谐班集体。如:学生干部采取学生自主竞选的方式产生,实行任期轮换制,激发其竞争意识和民主参与意识;制定学校德育常规,设立学生会和文明监督岗,开展“一帮一”“手拉手”等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的行为置于学校和班级同学的监督下,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认识自我,在管理中调节自我,在学习生活中完善自我,养成宽容、谦和地对待他人,和谐地对待自然和社会的人格素养,形成友爱诚信、和谐奋进的班集体,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其四,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通过学校积极有效的培育,学生懂得发掘和欣赏周围美的事物;懂得人与社会的和谐,遵从社会整体价值构成的和谐,包括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内外和谐、上下和谐和长幼和谐等,个人与社会、个体与集体是统一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只有在集体中才能获得真正的实现;懂得自律与管理的和谐,知道接受管理的过程,不仅是接受来源于学校的管理和规范,也是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满足自身需要的结果,而且自己通过参与学校的管理,也具备自主、自决、自择、自律的能力;懂得关注身边生活上有困难、心理上有困惑的同学,尽心尽力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情系同学,无私奉献,互助互爱。

   3、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并服务于全体学生,按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个性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激发潜能;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环境适应能力。两者的教育目标正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奠定基础。虽然党中央和国务院在1993年就提出要在中小学里推行素质教育,但实际上我们的教育对象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的全面素质难以得到有效地提高,某种意义上我们这些中专学校是在给九年制义务教育不适应的人补课。为了能让学生和谐地、愉快地、幸福地学习成长,应  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将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着重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成长中发生“心理问题”,“心理感冒”(相对于生理感冒)或心理障碍和疾病得以康复;能重视自我心理健康的建设、保护,能自觉地审视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学会主动及时寻求心理辅导、咨询和治疗,恢复心理健康,建设心理健康,成为一个健康幸福的人;另一方面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中专生是人生发展的最佳时期,尤其是学生的心理发展将有利于学生终身受益,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最好动力的源泉。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给以必要的帮助,达到积极地建设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开发潜能。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家庭、社会环境和得到的家庭、社会教育是不一样的,导致学生每时每刻会遇到各异的心理问题,由此而产生的心理偏差程度不一,心理发展的方向和内容不一。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设法让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尽力调动每个学生积极性,使所有学生都得到老师、同伴帮助,通过自助、互助和他助获得克服自己心理偏差的力量,得到心理发展的启示,促进个性充分发展。 4、开设心理学辅导课和设置心理咨询信箱。学生具有的烦恼、焦虑、紧张,往往因人而异,通过团体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应通过个别咨询,对个体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根据中专学校目前的教育现状,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要做法上,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开设心理学辅导课,使中专生通过系统地学习心理知识,了解自己的心理发展变化规律与心理保健的途径,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自觉地控制与情绪,懂得人际交往的技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塑造良好的人格,这无疑是引导中专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还可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开设一些讲座。如:对一年级新生,可开设“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重新认识自我”、“人际关系调适”等讲座;对于中年级学生可以开设“优化成才的心理品质”、“如何开发心理潜能”、“面对成功与失败”,等;对毕业班的学生可以开设“如何选择职业”、“走进社会前的心理准备”、“告别学校生活”等讲座,以提高中专生适应现实的能力。二是设置心理咨询信箱。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从他们的内心里是希望接受心理咨询和进行心理治疗的,但是他们又难以启齿,可以通过设置心理咨询信箱,适时地对这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耐心帮教,并针对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心理疏导,以改变他们的思想认识、生活态度和自制行为,保持身心健康让他们以平和的心态学习和生活。 实践证明,一个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总是能够抵御或承受外来的劣性刺激,即使是在强烈的不良刺激下,仍能保持心理的健康和适应。实践也同样证明了,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需要教育工作者,首先了解学生现有的以心理素质为基础的整体素质的水平高低,然后采取有效措施对其心理构成施加影响。从而,达到塑造其人格,培育其精神,提高其素质,健康其心理的目的。
招生办电话:0592-6268028【注:请认准学校官网电话,以防受骗】  
学校地址:福建厦门集美学村集岑路35号   邮编:361023   
Copyright © 2010-2015 厦门嘉华学校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7482号   技术支持:优客